本報訊(記者劉思琪)7月6日14時30分,在學院團委組織的帶領下,我院50多名志愿者參加了由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及長江網聯主辦的第258期市民大講堂活動。
湖北省禮儀學會高級禮儀講師駱佩、湖北省博物館001號志愿講解員胡昇、中國志愿服務中級培訓師余進文、武漢市急救中心科教科副主任醫師謝萍等4位“志愿服務專家”登臺為在場所有的志愿者分享了他們的志愿服務理念、知識和經驗。
講堂伊始,講解員胡昇作為文化志愿者,72歲的他從事志愿者活動已40多年,他認為文化傳承是國家的根和本,傳承文化是每位華夏子孫的責任與使命,他也一直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不僅自己學習人文歷史,而且給來漢游客講述武漢的人文歷史。其中,彭劉楊街道的故事就被他敘述得有聲有色。
接著,駱佩作為禮儀培訓講師,向現場志愿者講述了禮儀相關知識,她表示,“志愿者最重要的就是微笑,露出八顆牙齒的微笑最好看;其次是站姿,蹲姿,手勢一定要得體”。講解完畢后,她帶領她的團隊表演了原創的禮儀操并邀請全場志愿者們一同學習,現場反響熱烈。

隨后,謝萍講師向志愿者們講解了心肺復蘇術并邀請了兩名名志愿者現場進行指導。
最后一位講師余進文認為志愿者服務工作有一定難度,有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遇到困難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服從安排的情況下發揮所長,解決問題。
我院學生會副主席金浩同學在現場接受了長江日報記者的采訪,他講到,“我們之前參加的志愿者活動基本是以社區為主,這樣規模的志愿活動還是第一次參加,學校平時對志愿者活動的支持力度很大,前段時間的端午節,我們學校就組織過學生包粽子,煮綠豆湯送到敬老院陪老人一起過端午。4月份的武漢馬拉松活動現場也閃現著我院志愿者的身影。”

帶隊老師李洲總結道:“參加此次活動,讓我和學生受益匪淺,四位講師的講解讓我知道今后該如何開展志愿者活動。希望市民大講堂活動能夠一直開展下去,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這個大家庭里,傳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